“我痛风好多年了,中医能帮帮我吗?”近日,在西藏林芝工布天街夜市,中藏医药文化惠民活动现场排起了长龙,不少市民专程赶来千金策略,请从广东来的中医专家们把脉问诊。
这是2025年广东共青团“健康直通车”志愿服务队西藏行活动(下称“广东健康直通车”)的重要内容之一。
广东健康直通车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广东省人民医院、共青团林芝市委员会,组织中青年医疗卫生专家,以志愿服务形式为西藏基层送去优质医疗服务,至今开展20次。
今年,广东中医专家与当地藏医一同参与义诊活动,双方开展合诊,为当地患者开出了“联合药方”。
“中医、藏医同属传统医学,各具特色。”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于云红介绍,中医通过望诊、问诊、舌诊、脉诊等收集疾病信息,以“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等辨证方法诊断病证,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手段治疗疾病;藏医则通过脉诊、尿诊等,运用植物药、矿物药、动物药等当地特有药材千金策略,以及药浴、放血、火疗等特色疗法。
二者为何合诊?于云红表示,中医和藏医理论互补、诊断方法叠加,有助于诊疗扩大视角、提高准确性。在某些疾病的诊疗中,还能够优势互补、药物协同、扬长避短,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比如,根据药物性味特点,中药藏药配伍能够减少毒副作用;面对疑难复杂疾病时,合诊能增加治疗手段,促成“1+1>2”的治疗效果。
本次义诊中,于云红发现,当地患者在风湿关节痛方面的发病率较高,结合舌苔和脉象,判断大部分属于寒湿之证。“这主要与气候特点有关,藏族高原地区寒冷、雨水多,易诱发风湿关节痛。”她说。
对此,于云红与当地医生进行联合诊治——她给患者开具了具有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作用的中药内服方剂,同时配合中医针灸;藏医则选用了对风湿类关节痛有独特效果的藏药药浴。
“这是传统医药互学互鉴、传统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方向,值得在科研与临床中进一步探索。”于云红说。
今年是团省委第20次组织举办广东健康直通车。
团省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活动联动了12355青少年服务台、粤藏两地医院、广东省援藏工作队医疗组等多方力量,组团式开展基层义诊、重症手术、技术交流、健康科普等系列健康服务,并推进多学科联合义诊,涵盖心内科、中医内科、脊柱外科、精神科、心理咨询科等多个专业领域,惠及各族群众及青年学生1200余人次。
南方+记者 姚昱旸千金策略
方道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