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嘉盛投资,韩国媒体发布了一篇标题为“‘赚不到钱怎么办’、‘别哭了行不行’……爸爸也会得产后抑郁症”的新闻,引起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
以下为该新闻内容:
“孩子出生后,挣钱的压力变得更大。兴趣爱好、和朋友见面这些事都不得不减少。”
“虽然作为第一个孩子我很爱他,但是太敏感了总是哭,哄也哄不好真让人崩溃。”
人们通常认为“产后抑郁症”是女性专属的问题,然而男性在妻子分娩前后同样会经历抑郁、压力等心理变化。由于这也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嘉盛投资,父亲的产后抑郁同样需要关注。
根据澳大利亚迪肯大学Dellis Hutchinson教授团队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儿科学》的最新研究《父亲围产期抑郁、焦虑、压力与子女发育》,男性在生育前后也会承受巨大精神压力。数据显示,父亲焦虑症患病率达11%,抑郁症8%,压力激增比例达6-9%。
美国埃默里大学心理学教授James Rilling在著作《父性天性》中指出,男性在孕期及产后第一年的“围产期抑郁症”发病率约为10%,是其常规抑郁率(约5%)的两倍。抑郁风险在产后3-6个月达到顶峰,此时男性抑郁比例可能高达25%。
Rilling教授分析男性产后抑郁的三大诱因:育儿准备不足、工作家庭平衡难题、夫妻关系恶化。照护新生儿的困难会引发育儿能力焦虑,职场表现与家庭责任的拉扯形成持续压力源。此外,若妻子罹患产后抑郁也会加重丈夫压力,有些父亲还会因妻子将全部关爱倾注孩子而产生失落感。
专家警告,父母的心理困境会形成恶性循环:抑郁父亲往往对孩子缺乏温情互动,表现出更多敌对或冷漠态度,这种互动缺失将阻碍孩子的社交情感、认知、语言及身体发育。Hutchinson团队研究发现,父亲心理问题对子女整体发育、语言能力的负面影响会从婴儿期持续至儿童期。
两项研究共同呼吁:应在孕前孕期对父亲进行心理筛查,并建立专门支持体系。正如Rilling教授强调:“早期识别父亲的心理困境并给予支持,是打破代际传递的关键。”
对于该新闻,部分韩国网友表示:“无人关注大批产后抑郁的妈妈,但呼吁关注零星几个抑郁的爸爸,这就是韩国的现实”、“连产后抑郁都要侵占吗?自私的家伙”、“妈妈是因激素骤变才产后抑郁,爸爸说自己产后抑郁简直就是跨性别者说自己来月经”、“在韩国要求大家关注男性产后抑郁根本就是笑话,他们看起来根本就不会抑郁”、“在女性因育儿不得不中断工作以及丧偶式育儿的国家呼吁关注男性产后抑郁,真是可笑”、“最起码把‘产后抑郁’改成‘育儿抑郁’,虽然都很不可理喻”……
也有部分网友表示:“虽然不能被称为产后抑郁,但这种抑郁确实也值得关注”、“很多爸爸都很顾家,育儿是团队战,妈妈辛苦不代表爸爸就不累,新生儿阶段爸爸一下班就要立刻投入育儿,要煮白天攒的奶瓶,手洗宝宝衣物,就为了让妻子能休息会儿,这样造成的抑郁不值得被关注吗”、“会产后抑郁的爸爸不正说明他责任心很强吗?连这种都要骂的人请自我反思一下”、“抑郁症是病啊,人在发生巨变的时候都会产生痛苦,互相理解一下不行吗”……
方道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